醫學小品(全部資料) | 標題模式 內容模式 | 新的醫藥小品 |
第一頁 上頁 下頁 最後一頁 31/43 移往頁次: |
肥大細胞瘤(Mast cell tumors)的臨床控制 | |
紀錄編號: 123 | 發表日期: 2005/6/16 下午 08:18:24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small animal oncology |
*前言 1. 肥大細胞瘤佔狗的皮膚腫瘤比例約7-21%;佔貓的皮膚腫瘤約2-21%. 2. 狗無性別區分,但貓來說,公貓是母貓的2倍. 3. 平均發生年齡(狗.貓)為8.5—8.2年. 4. 波士頓,英國鬥牛犬,暹邏貓較易發生. *有關Mast cell 1. 肥大細胞源自骨髓的先驅細胞,大部分的肥大細胞成熟於結締組織(Connective tissue),存活期約40天—6個月. 2. 肥大細胞主要分布於結締組織,尤其是皮表面之下,因此導致它們容易接近寄生蟲,環境抗原,致病原等. 3. 一般血液循環中無法偵測到肥大細胞. 4. 肥大細胞內含許多生化活性物質,包括histamine, heparin, eosinophil chemotactic factor, proteolytic enzymes, Serotonin. 5. 肥大細胞表面有IgE的特殊接收器,每個肥大細胞表面約有10000-100000個IgE接收器,當某致敏原架在2個IgE receptors之間時,會導致肥大細胞分解(此為Type I過敏反應),而釋放出許多生化物質(Acute-phase reaction) 6. 肥大細胞含的Cytokines,與過敏反應之late-phase reacions以及延長的發炎反應有關. 7. 肥大細胞代表異質細胞的集合,在老鼠已經證實有2種不同型態的肥大細胞, Mucosal mast cell---在消化道黏膜上存在,與一般在結締組織上發現的肥大細胞不同.型態上,生化上,功能上也都不同.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皮膚與肺部的肥大細胞,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微環境(Microenvironment)的不同,而導致肥大細胞被調整為不同之型態. *肥大細胞瘤的原因 目前並無確定性的原因被證實,但是病毒所扮演的角色有被注意到,另外皮膚持續暴露在致癌物下,也被認為是相關的,這也解釋為何一些慢性皮膚炎最後會發展成肥大細胞瘤. *肥大細胞瘤的臨床表現(狗) 1. 主要發生在皮膚,內臟多是轉移,皮膚以身體後半側發生率較高. 2. 研究有76%的機率會轉移,然而還是依組織病理階段不同而有不同比例.如果轉移,區域性淋巴結,脾,肝,骨髓較常見;肺,腎,心較少見. 3. 皮膚可能出現很癢的腫塊突起,為粉紅或紅色,其可能為單獨或是多發的Nodular或Plaque-like狀,直徑可從1-30公分不等. *肥大細胞瘤的臨床表現(貓) 1. 貓發生的機率比狗低. 2. 主要以皮膚型為主,造血器官之Mastocytosis較少見,全身性Mastocytosis通常發生在脾臟,其臨床上可見脾臟腫大現象. 3. 貓很少見到皮膚型肥大細胞瘤轉移至內臟的現象. 4. 貓發生部位以頭部較常見.可見Papulo-nodular或Plaque-like的病灶. 5. 曾有皮膚型之全身性Mastocytosis的病例報告,臨床上呈現廣泛的癢覺, Miliary,Papulo-crustous lesions,而且脫毛,紅斑,破皮,苔蘚化. *肥大細胞瘤引發附屬之症狀 1. Mast cell tumors有許多症狀是與腫瘤細胞釋放的活性物質有關. 2. 引起的附屬症狀包括:胃,十二指腸潰瘍,局部或全身性的凝血異常,傷口癒合變慢,血管損傷,對腫瘤的臨床操作之後引發休克樣之症狀(因為腫瘤細胞分解後,釋放出之物質造成紅斑,蕁麻疹,稱為Darier’s signs),所以對疑似病患操作時要小心. 3. 腫瘤細胞內含的Histamine為正常Mast cell的25-50倍,Histamine經由身體的H1及H2接受器之運用,造成胃酸變多,胃運動變強,容易產生胃腸潰瘍以及傷口不易癒合的現象.狗的肥大細胞瘤患者,中約83%有胃腸潰瘍的現象. 4. 凝血功能異常,認為是與釋放Heparin有關,另外慢性DIC也會導致血小板過少症. 5. 手術過後,常見傷口不易癒合,這與釋放Proteolytic enzymes以及Vasoactive amines有關.此外與Fibroblast suppressor factor也有關. 6. 引起的低張性休克,這與Histamine以及Vasoactive物質的釋放有關.一般不常見,如果用冷凍療法或是高熱療法之時較為常見.可以事先使用H1及H2 blockers來預防.例如:Diphenhydramine,Cimetidine. *肥大細胞瘤之診斷 1. 依據Fine-needle aspiration and cytology或是Biopsy and histopathologic evaluation. 2. 雖然利用Cytology已經可以有效性的來診斷以及判斷分期階段,但是一般還是建議利用組織病理,因為可以進一步評估切除組織的邊緣部份. 3. 肥大細胞為圓形或多角形,有圓形的核.然而肥大細胞腫瘤的形態以及染色性質與其細胞分化的程度有關聯. *附屬的診斷檢驗 1. 在肥大細胞瘤確診之後,必須準確地評估腫瘤的分期程度,以便選擇最適當的治療方式.許多附屬的檢查,可以準確地來對病患分期. 2. MCT的分期(每一期還可分成a:無全身性症狀.b:有全身性症狀) (1) 第一期:單一病灶局限於真皮層,完整的手術切除是可能的,沒有轉移或引發相關之全身性疾病. (2) 第二期:單一病灶局限於真皮層以及區域淋巴結.或是多發性病灶局限於真皮層,完整的手術切除是可能的,沒有轉移或引發相關之全身性疾病. (3) 第三期:多發的真皮腫瘤,再發性之疾病,或是大的浸潤性腫瘤,淋巴結之涉及可有可無,沒有遠方轉移或是引發相關之全身性疾病. (4) 第四期:任何腫瘤發生遠方轉移或是轉移性之再發,對於手術切除,冷凍療法,放射療法的反應不佳,有引發相關之全身性疾病的現象. 3. 區域性淋巴結的評估 (1) 要去觸診淋巴結以及實施Fine-needle aspiration. (2) 正常狗的淋巴抹片含有Mast cells,所以發現這些細胞,並不是一定代表腫瘤的轉移. (3) 大約76%的MCT患者,在診斷之時已經發現淋巴結的轉移. (4) MCT患者,如果淋巴結抹片發現淋巴病變,而且存在較大量的Mast cells以及Eosinophils時,代表轉移.這時治療上除了手術切除以外,也需要其他治療之輔助. (5) 狗的MCT多發於後半部,所以區域性的淋巴採樣可能較困難,需要X光,超音波等來檢查腹腔淋巴結,如果Sublumbar以及Iliac淋巴結腫大,就需要實施採樣檢查是否轉移,以便採取適當之治療. 4. X光,超音波之檢查 (1) 不像大部分之腫瘤,MCT很少轉移至肺部,但是一旦發生時,多是廣泛浸潤型式,而非單顆結節的型式,所以用X光檢查時很難偵測到. (2) 腹部X光可查腹腔之淋巴結與內臟器官, Iliac and sublumbar lymph node,肝,腎,脾是最常見轉移的部位.就狗來說,脾佔46%,肝佔41%.貓得MCT時,最常見脾腫大. (3) 超音波可以辨別轉移,以及引導實施Fine-needle aspiration. 5. Buffy coat smear (1) 利用Buffy coat來檢查循環血液中的Mast cell,假如存在2-3個以上的Mast cells時,可懷疑MCT. (2) 狗Mastocytemia也會與急性胃腸道發炎(例如:Parovirus)或胸腔內發炎有關,所以必須區別之. 6. 骨髓抽樣(Bone marrow aspiration) 假如骨髓中採樣存在Mast cell,認為是轉移之現象,而且一般預後不好.對於是否為全身性疾病的判斷,認為比用Buffy coat檢驗來得更準確.如果骨髓抹片中超過10 mast cells/100 cells時,就認為是不正常的. 7. 血球計數(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1) MCT時,末稍循環血液中可發現Mast cells的存在,這現象貓比狗常見,有時貓可見到Mast cells佔所有白血球的25%之多. (2) 跟Buffy coat檢查一樣,在有急性發炎疾病時,可能也會出現相似情形,而造成偽陽性的判斷. (3) 如果出現Eosinophilia,Basophilia,這可能會認為是Mast cells顆粒釋放所引起的;而且可能是腫瘤全身性散佈的現象. (4) MGT時也可能見到貧血現象. 8. 生化,尿檢 一般生化檢查或尿檢對腫瘤分期沒有幫助,但是能用來評估老年患者之狀況. 9. 糞便潛血檢查 用來檢查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或腫瘤之可能. *肥大細胞瘤之治療 1. 治療的選擇: (1) 手術切除. (2) 化療(全身性,或局部病灶注射) (3) 放射治療. (4) 高溫療法(Hyperthermia) (5) 冷凍手術(Cryosurgery) (6) 病灶注射去離子水(Intralesional deionized water) 2. 不論使用何種方式治療,建議都要配合使用H2 blocker,例如:Cimetidine 5-10mg/kg q8h,來治療高發生率的胃腸潰瘍. 3. 全身性肥大細胞過多症(Systemic mastocytosis)需要積極性的化療,而且一般預後不佳. 4. 手術治療 (1) 皮膚型的MCT仍以手術切除為主,而且是指臨床第一期階段,單一腫瘤並無轉移發生時,如果為更進一步之階段,可能要合併其他療法. (2) 切除時,邊緣至少要多切3公分,雖然如此,仍有30%MCT有再發之機率. (3) 手術前,局部病灶注射或是口服類固醇,可以幫助減小腫瘤大小以及發炎腫脹之狀況,這樣手術時較易能達到邊緣3公分切除之要求,如果仍然無法達到要求,則需要附屬之治療,例如:放射治療,病灶注射去離子水之治療法. (4) 平均手術後之存治期約18-51週,依期別而不同. (5) 病灶存在愈久,似乎手術後之預後愈好,病灶存在超過28週以上,手術後83%病患存活期超過30週,這表示因為患者腫瘤生長較慢,所以才脫拖拉拉就醫,而生長較慢的腫瘤,似乎手術預後較好. (6) 另外如果超過30週,手術後沒有復發,似乎永久痊癒之可能性增高,不易再復發了. (7) 貓之內臟型MCT生於脾臟,曾有利用脾切除而永久痊癒之案例. 5. 冷凍療法(Cryosurgery) (1) 用於小的單獨的MCT或是多發皮膚之結節. (2) 要注意過程中腫瘤釋放過多Histamine導致低張性休克之危險 (3) 事先用H1 and H2 blockers;例如:Diphenhydramine and cimetidine來預防副作用. (4) 外邊緣要有1cm之正常組織的連帶被冷凍,以預防再發. (5) 此方法也可用於放射治療前,先讓腫瘤變小. 6. 化療以及醫療控制 (1) 化療用於有全身性疾病,手術切除之後可能不會痊癒之病患. (2) 化療目的:摧毀腫瘤,預防再發,治療腫瘤的附屬症狀. (3) 為預防消化道潰瘍,建議使用Cimetidine 5-10mg/kg q8h,最近發現Cimetidine有MCT的免疫反應,以及激活某些化療藥物(Alkylating agents)之作用. (4) 如果消化道潰瘍已經存在,使用Sucralfate 250-1000mg/每一個體,q6-8h,但是要與Cimetidine間隔2小時服用,以免妨礙Cimetidine之吸收. (5) 假如MCT之高組織胺血症使傷口癒合變慢的話,建議使用H1-Antagonists,例如Diphenhydramine 2-4mg/kg q6-8h,來改善此現象. (6) 人類方面,使用Cyproheptadine來當做Anti-serotonin agent.使用Sodium chromoglycate可穩定MCT.但是以上用法,動物尚未評估. (7) MCT最常用來化療的藥物為類固醇,其對MCT有Cytotoxic的作用,但其機制不明. (8) Triamcinolone 1mg/cm腫瘤直徑,每2週注射於病灶,可減小腫瘤直徑以及細胞活性,以方便手術切除. (9) 假如有全身性疾病時,可口服Prednisone 0.5-1mg/kg/day. (10) 類固醇可有10-20週的Remission times,但是多半為局部性,少數為完全性之Remission,貓的效果不如狗. (11) 其他化療藥物包括: L-asparaginase, Cycl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Vinblastine, Methotrexate, Doxorubicin, Cytosine arabinoside,目前發現其中L-asparaginase在試管內(in vitro)對MCT有Cytotoxic的作用. 7. 放射治療(Radiation) (1) 先手術切除之後,用放射治療,可增進效果,使用36-48GY的一年存活率有76.2% (2) 任何不完整手術切除之患者,建議一旦傷口癒合之後,都應該實施放射治療,而不應等到有再發跡象之時才來實施. (3) 當轉移發生之前,放射治療是相當有效的,當發生轉移時,其他治療方面就必須考慮了,例如:化療. 8. 高溫治療(Hyperthermia) (1) 此療法可增加Cytotoxic之能力,也可增加化療藥物之Cytotoxic能力. (2) 此療法可抑制DNA之修補. (3) 此療法在細胞循環中S階段(DNA Synthesis)之效力最好,放射療法在細胞循環中M階段(Mitosis)之效力最好. (4) 局部高溫治療後(41-45℃),應該在4-6小時之內接著進行放射療法,以達到最佳效果. (5) 曾有全身散佈性MCT的狗,利用全身性高溫療法成功治療之例子. (6) 一般以腫瘤不超過2 cm3的效果最好. (7) 高溫治療以42℃高溫1小時,每週1次,連續4次 (8) 副作用,包括施加壓力處的輕微灼傷,Alt,Alkp在治療後48-120小時之內昇高. (9) 此療法受限特殊儀器,目前應用面不廣. 9. 去離子水(Deionized Water) (1) 在手術切除之後,為預防再發,在病灶處注射去離子水,發現狗54/85,貓12/21的患者有效果. (2) MCT對低張性休克很敏感,在低滲透壓的環境中容易被殺死. (3) 某一研究,手術切除後打去離子水,再發率約6.6%,但是手術切除後,不打離子水,再發率約60%. (4) 利用26G針,注射去離子水至手術傷口處以及附近之皮下組織,沿著傷口邊緣皮下注射,每10天-3週注射1次,一共注射3次. (5) 注射時很痛,故需要鎮靜或是麻醉. (6) 因為報告不多,所以較少應用此方法.. | |
狗的乳房瘤(Mammary Tumors)以及赫爾蒙治療法 | |
紀錄編號: 122 | 發表日期: 2005/5/18 下午 05:22:31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compendium Vol. 23,No. 8 August 2001 |
*前言 1. 母狗最常見之腫瘤,佔所有腫瘤42%,佔所有母狗生殖器官腫瘤的82%. 2. 平均診斷到腫瘤的年齡約10-11歲,良性比惡性發生的年齡較早些,年輕動物經常呈現發育不良或發育過度. 3. 公狗得乳房瘤的機率較少. 4. 好發品種包括:貴賓狗,英國獵犬,英國雪達犬,大麥町,獵狐埂,波士頓埂,可卡犬. 5. 早期結紮所呈現的效果,以及荷爾蒙接收器存在於腫瘤組織的發現,故導向乳房瘤的發生可能是受道賀爾蒙的影響,此荷爾蒙是指內因性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6. 50%的惡性乳房瘤,70%的良性乳房瘤組織以及正常乳房組織上可發現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s(接受體).沒有接受體的腫脹有較大的侵略行為,而且對荷爾蒙療法反應不佳,而且預後較差. 7. 第一次發情前就結紮的狗,發生乳房瘤的風險率約0.5%. 第一次發情後才結紮的狗,發生乳房瘤的風險率約8%. 第二次發情後才結紮的狗,發生乳房瘤的風險率約26%. 從第二次發情之後,結紮去影響降低乳房瘤機率的效果就愈來愈小.但是對降低良性乳房瘤的效果仍持續存在. 8. 不管有沒有結紮,兩者發生乳房瘤的高峰年齡是相同的. 9. 為了防止發情而使用長效的Progestins,發現與母狗的良性乳房瘤的發生有關連. 10. 為了中止懷孕(墮胎)而使用Estrogen,會使乳房瘤的發生機率增加. 11. 發情週期的性質,或是生產的次數,目前並沒有發現與乳房瘤的發生有關連. 12. 經常性假懷孕,可能增加腫瘤生成前病症的表現機率. 13. 在年輕時肥胖以及高脂飲食,發現之後得到乳房瘤時,預後比較差,相對也增加乳房瘤的風險度. *臨床方法 1. 完整記錄---性別,品種,年齡,服用荷爾蒙與發情時機的關係,生產次數,假懷孕發現之日期,腫瘤生長速度. 2. 所有乳房組織都要仔細觸診,確定腫瘤之大小數量. 3. 5對乳房都有可能發生,但最常見為最後2對. 4. 腋下,鼠蹊淋巴結也要檢查,Fine-needle aspirtion這些淋巴結做細胞檢查,對於是否轉移會有幫助. 5. 乳房瘤的完整分期,需要做以下檢查: (1).左側,右側,腹背等三角度的胸腔X光 (2).CBC (3).生化 (4).腹部超音波(檢查腹腔淋巴結是否有轉移的現象) 經由上述評估之後,治療以及預後才能跟畜主討論實施. 6. 乳房瘤的臨床分期: (1).第一期:腫瘤直徑小於3公分(T1),淋巴結組織學上無轉移(No),並未發現遠端轉移(Mo). (2).第二期:腫瘤直徑3-5公分(T2),No,Mo. (3).第三期:腫瘤直徑大於5公分(T3),No,Mo. (4).第四期:T1-T3任一種,淋巴結組織發現轉移(N1),Mo (5).第五期:T1-T3任一種,No或N1,發現遠端轉移(M1). 7. 用組織學來將乳房瘤分期是不易的,因為表現的多樣性之故,但還是有人試著將其分期. 8. 大約50-60%的狗乳房瘤是良性的,其多為Fibroadenomas,大約40-50%的狗乳房瘤是惡性的,其中50%可能轉移. *診斷 1. Fine-needle cytology可能無法區別良性,惡性之乳房瘤,但是可以用來排除分化不良的惡性瘤以及轉移的疾病. 2. 同一病患身上之乳房瘤,可能有不同之組織學上的型態,所以所有切除下來的腫塊都要做組織病理評估,而且都要註明是何部位,以便需要再手術擴創切除時區別之用. 3. 假如組織病理發現某組織邊緣有”Dirty”的組織,則建議再手術將此組織的邊緣剩餘之部位再切除掉. 4. 組織病理的結果應該包括: (1).浸潤的程度 (2).腫瘤分化的程度 (3).有絲分裂指標的程度 (4).淋巴或血管入侵的程度 5. 一般組織病理惡性腫瘤的分期可分成三期,第三期的預後最差 *治療 1. 以手術切除為主,技術包括 (1).Lumpectomy.(塊狀切除) (2).Simple mastectomy.(單顆乳房切除) (3).Unilateral mastectomy.(單側邊乳房切除) (4).Bilateral mastectomy.(雙側邊所有乳房切除) (5).Radical mastectomy. (根本之乳房切除) 2. 目前大部份資料顯示,移除手術的方式對預後的重要性並沒有比獲得顯微處的完整清除來的重要.如果淋巴結顯示已經有腫瘤細胞,則必須要將淋巴結切除. 3. 近來研究顯示,當施行乳房切除手術時,同時將卵巢切除,對良性或惡性的乳房瘤都有延長存活時間的效果. 4. 化療只有當有高度轉移的危險時,才會實施. 5. Tamoxifen是一種合成的,.非類固醇的抗動情素相似物,有管制抵抗以及協同情素之作用,不同動物以及不同組織有不同之效用.某研究,使用Tamoxifen 0.4-0.8 mg/kg/day PO for 4-8週,來治療乳房瘤.但是此藥有類似動情素之副作用.例如:子宮蓄膿,陰道增生,發情,尿失禁,局部掉毛,可能影響在狗的實施應用上. 6. 某些歐洲國家,使用Antiprogestins(例如:Aglepristone)來治療Progesterone receptor-positive的乳房瘤. 7. 因為乳房瘤常同時有假懷孕現象,而使得做手術切除時,腫瘤面積會較大,所以某些研究者認為,在手術前一週可以使用抗泌乳藥物,例如:Cabergoline 5mg/kg/day PO 1 week,來使假懷孕現象緩和. *預後 1. 預後因子可以用來預測再發或移轉,無疾病狀態時間期以及整體存活期. 2. 不佳預後因子包括: (1).腫瘤Size很大(超過3公分直徑) (2).侵入淋巴 (3).轉移至區域或遠端的淋巴結 (4).固定在原發組織之下 (5).潰瘍現象 (6).缺乏腫瘤Estrogen receptor的陽性反應 (7).較原始細胞形態的組織病理 (8).腫瘤生長快速 3.惡性乳房瘤的平均存活期約4-17個月.惡性乳房瘤經常在手術後2年之內轉移.(經常在1-9個月時),轉移部位:肺,腎,腹部淋巴結,心,腎上腺,腎. | |
狗血管瘤(Hemangiosarcoma;HSA)---非皮膚型之論述 | |
紀錄編號: 121 | 發表日期: 2005/5/5 下午 09:02:05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compendium July 1999, vol. 21, No. 7 |
1. 非皮膚型之血管瘤佔所有腫瘤不到2%的比率,佔所有非皮膚型腫瘤約5%的比率.中老年的狗(8—10歲)是主發年齡.大型犬(德國狼犬,波音達,拳師犬,拉不拉多,黃金獵犬)易發. 2. 脾臟以及右心房是最常見的部位. 臨床表現上,可能有抑鬱,厭食,體重減輕等非專一症狀,或是有急性呼吸困難,黏膜蒼白,腹水,低血容性休克等,因為腫瘤破裂出血而出現的症狀. 3. 生理檢查時,最常見的異常包括:可觸診到的腹部腫塊,腹水,心律不整,心雜音,模糊的心音,靜脈充血,以及心包填塞(Cardiac tamponade)之症狀---如急性collapse,周邊脈搏微弱. 4. 其他原發性血管瘤發生的部位包括:脊椎骨,骨骼,腎,膀胱.不論原發的位置在何處,非皮膚型血管瘤是俱侵略性以及高度轉移性的,原發脾臟血管瘤的患者之中,約25%同時有心臟血管瘤發生,右心房血管瘤的患者之中,約63%同時有轉移性的疾病發生.腫瘤導致血管破裂,潰爛是常見的,這也導致出血以及腫瘤細胞的四處散播. 5. 轉移,典型是經由血行路徑,而且最常見是轉移至肝,網膜,以及肺,其他還包括:腎,腦,肌肉,腹膜,淋巴結,腎上腺,橫隔膜,如果中樞神經系統被涉及時,出現的臨床症狀可能為完全正常之行為,也可能出現抽筋發作(seizures),歪頭,以及痴呆(dementia)等症狀. 6. 診斷是正確治療及預後判斷之所必需之工作,完整之評估包括:CBC,生化,尿檢,胸X光,心超音波,心電圖,以及腹部超音波. (1).CBC---用其結果可以強烈的推測是否有血管瘤. a.貧血是最常見的,紅血球的型態變化包括出現:有核紅血球,多染性,異形紅血球,紅血球大小不一,裂血球,以及網織紅血球.有一個理論假定認為這些血球變化是因為下列情形而導致的. *鐵質流失 *肝臟脂質蛋白代謝改變 *微血管病變/散發性血管內凝血 *緩慢血流經由不正常之血流通道,導致ATP程度減低,以及細胞膜脆性增加 b.另一常見之發現為嗜中性球白血球過多症: 這可能是腫瘤創傷壞死而造成的不正常反應或是因為壓力(Stress)而導致的. c.血小板過少症,為KMS(Kasabach-Merritt syndrome)的一種症狀,因為腫瘤消耗而導致的凝血疾病,與DIC很像,但是此症狀對類固醇會有反應. (2).生化,尿檢方面 依疾病程度而不同,是用來評估病患的整體狀況,以便做為手術以及化療之前的参考. (3).X光方面: 胸腔要左側照,腹背照等三種角度,以做為評估肺部之參考. 肺轉移可呈現典型散發性之結節形態,或是非典型廣泛間質性的型態.一般來說,肺轉移X光的偽陰性的機率不高,約22%,但是如果是心血管瘤,其X光的偽陰性可高達50%以上.(心疾病時,肺部之病徵不易有效的區別). (4).心超音波:可有效辨別右心房的病徵. (5).ECG方面:用來區別心臟血管瘤與脾臟血管瘤,任何的心律不整可能是心臟血管瘤引起的,但是心室性心律不整反而最常見於脾臟疾病.脾血管瘤會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包括:缺氧,貧血,低血容.這些心律不整建議使用藥物來控制. (6).腹部X光方面: 約2/3的患者有脾腫大的現象,但腹水常導致影像模糊. (7).腹部超音波: 高度正確性,非侵入性之診斷工具, 肝脾原發性的病症à典型為無迴音興高迴音混合的型態. 肝脾轉移性的病症à通常為廣泛性的無迴音或低迴音的型態. (8).其他處的X光: 骨,腎,膀胱,脊髓等處實施Plain或造影X光來檢查. (9).CT, MRI 腦部是肉瘤最容易轉移的部位,大腦(Cerebrum),灰質(Gray matter)經常是病灶處. (10).Fine-needle aspiration的方法,對血管瘤的診斷幫助不大,而且容易散播出血. (11).生檢(Biopsy)的組織病理的評估可獲得確診,針對非皮膚型的血管瘤,試探性手術,同時獲得生檢組織,是建議的做法,因為其他的生檢方式可能會有出血引起生命危險的風險. 7. 治療方面 (1).目前血管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以及輔以化療. (2).單獨手術切除的平均存活期約四個月. (3).過去幾十年來的嘗試,血管瘤的化療已經從綜合的化療,漸漸推薦以單一藥物的化療.因為發現,綜合化療並沒有比單一藥物的化療有更長之存活期. (4).作者建議,以Doxorubicin為主的化療方式. (5).血管瘤之化療選擇(手術切除之後的輔助) a.第一種方式:(平均存活期172天) 第1天:Doxorubicin 30mg/m2 IV 加上 Cyclophosphamide 100-150mg/m2 IV 第8天:Vincristine 0.75mg/m2 IV 第15天:Vincristine 0.75mg/m2 IV 然後每3週重覆一次上述計劃,總共4次 b.第二種方式:(平均存活期202天) 第1天:Doxorubicin 30mg/m2 IV 第3-6天:Cyclophosphamide 50-75mg/m2 PO 然後每3週重覆上述計劃,總共4次. c.第三種方式:(平均存活期:有明顯疾病手術切除者60天; 無明顯疾病手術切除者172天) Doxorubicin 30mg/m2 IV ,每3週一次,總共5次. (6).免疫療法(Immnnotherapy) 利用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之物質,來改變腫瘤與宿主之間的關係,這些物質經由宿主的免疫系統或是直接作用於腫瘤細胞,或作用於腫瘤微環境或作用於轉移過程之中. (7).抗血管生成劑(Anti-angiogenic agents)正在研究. 8. 預後方面 愈早發現治療,預後較佳,因為轉移率高,所以手術切除後,必須輔以化療. | |
狗血管瘤(Hemangiosarcoma;HSA)---皮膚型之概論 | |
紀錄編號: 120 | 發表日期: 2005/4/26 下午 06:27:06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compendium July 1999, vol. 21, No. 7 |
狗的血管瘤---皮膚型(真皮與皮下)(dermal & hypodermal) 1. 皮膚型佔狗的血管瘤其中的14%,佔狗所有腫瘤的0.2%.成犬約4-17歲是最常發之年齡層,無性別偏好,特別好發之犬種,包括:惠比特犬(Whippets),鬥狗(Pit bulls),拳師狗(Boxers),大麥町(Dalmatians). 2. 臨床檢查時: 真皮型血管瘤呈現典型之暗紅色-紫色之病灶,病灶像垢狀般突起(Plaque-like),而且經常發生於無毛之部位,例如:腹部. 皮下血管瘤(hypodermal HSA),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臨床表現由軟質波動的腫塊到堅實,浸潤性結構,出血染色樣以及潰瘍狀. 3. 真皮型血管瘤(dermal HSA)與陽光或紫外線之照射有關,所以無毛短毛之區域比較容易發生. 4. 跟任何惡性瘤一樣,血管瘤也要判斷疾病的程度,目前發展到第幾期階段,內臟之血管瘤可轉移至皮膚.臨床分期之診斷必須實施,CBC,生化,尿檢,胸腔X光,心臟超音波,以及腹腔超音波.一般而論,真皮型之血管瘤轉移率30%,第2,3期之皮下型血管瘤轉移率約60%. 5. 狗皮膚型血管瘤之分期與預後 (1).第一期:原發之腫瘤局限在真皮層. 預後:手術後平均有780天存活期. (2).第二期:原發之腫瘤涉及皮下層(真皮層有或無涉及),其下之肌肉並無涉及到. 預後:手術後平均有172天的存活期. (3).第三期:原發之腫瘤涉及其下之肌肉層. 預後:手術切除後的平均存活期約6-8個月左右,與第二期差不多. 6. 血管瘤之化療選擇(手術切除之後的輔助) (1).第一種方式:(平均存活期172天) 第1天:Doxorubicin 30mg/m2 IV 加上 Cyclophosphamide 100-150mg/m2 IV 第8天:Vincristine 0.75mg/m2 IV 第15天:Vincristine 0.75mg/m2 IV 然後每3週重覆一次上述計劃,總共4次 (2).第二種方式:(平均存活期202天) 第1天:Doxorubicin 30mg/m2 IV 第3-6天:Cyclophosphamide 50-75mg/m2 PO 然後每3週重覆上述計劃,總共4次. (3).第三種方式:(平均存活期:有明顯疾病手術切除者60天; 無明顯疾病手術切除者172天) Doxorubicin 30mg/m2 IV ,每3週一次,總共5次. | |
貓血管瘤(Hemangiosarcoma;HSA)之概論 | |
紀錄編號: 119 | 發表日期: 2005/4/26 下午 06:27:29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compendium July 1999, vol. 21, No. 7 |
*血管瘤(Hemangiosarcoma)(HSA) 1. 狗貓之血管瘤是一種高轉移性之腫瘤,而且對貓狗來說,其大部分型式的預後都不佳.然而,表皮型式的血管瘤有可能用手術切除而痊癒,感染的動物也有相對不錯的長時間預後. 2. 在診斷時,就算肉眼可見的轉移疾病尚未發現,但是顯微鏡下的轉移疾病經常已經存在了.這種情況下,常推薦使用doxorubicin為基礎的化療來輔助治療.轉移性血管瘤的患者不太可能依靠單一之治療而痊癒. 3. 目前新的治療方式朝向免疫療法或是使用抗血管生成藥物.因為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的惡性瘤,所以合理地應該調查此腫瘤的血管生成性質,然後實施抗血管生成藥物. *貓的血管瘤(包括皮膚的,非皮膚的型式) 1. 貓的血管瘤不常見,約佔不到2%的所有惡性腫瘤的比例,它是貓脾臟腫瘤之中第四常見的,以及皮膚腫瘤中少見的.它很少發生在骨骼或其他部位. 2. 感染的貓多為中年—老年(平均8-10歲),無品種偏好性,白貓比較傾向發生皮膚性的血管瘤,與環境紫外線照射有關. 3. 臨床症狀多變化可由無專一性的抑鬱,厭食,嘔吐,到較明顯的皮下或腹腔內的腫塊.偶而有腹部膨脹之現象. 4. 生理檢查時發現,脾臟或皮下的腫塊,也曾有鼻腔,骨骼,消化道,腎,骨骼肌等位置發生之例子. 5. 皮下血管瘤最常發生於頭部以及鼠蹊部位. 6. 非典型之臨床發現包括:黏膜蒼白,心跳變快,呼吸變快,腹水,這些都與腫瘤破裂出血有關. 7. 診斷方面:有懷疑的case,需要做CBC,生化,尿檢…等檢查 (1).CBC---可能顯示嗜中性球增多之白血球增多症,正色正染性之貧血. (2).生化尿檢---並無相關性之發現,但是還是要做,以排除同時發生之疾病. (3).胸X光,腹X光---是分期上重要之依據,尤其是肝,脾方面. (4).Fine-needle aspiration---這方面的診斷是缺乏的. (5).Histologic evaluation---確診之所在. 8. 貓的脾臟血管瘤是高轉移性的,60%的患者會轉移至肝,肺,區域淋巴結,腸繫膜,腦….等區域. 貓的皮下血管瘤較不俱侵略性,但是如果手術切除不乾淨時,容易復發. 9.治療方面:手術切除是首要的選擇,再輔助以化療,是所有型式血管瘤的建議治療方式(除了皮膚型式不會建議輔以化療),因為貓血管瘤的case不多,所以目前化療的存活時間與劑量並無可用之資料,作者建議使用doxorubicin 1mg/kg;每3週一次,共5次之方式來實施. | |
貓淋巴瘤(lymphoma)的細胞學診斷(cytodiagnosis) | |
紀錄編號: 118 | 發表日期: 2005/4/23 上午 01:09:43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CompendiumVet.com January 2005 |
1. 淋巴瘤是貓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貓所有腫瘤的30%.淋巴瘤是因固狀組織,例如:淋巴結,臟器,以及骨髓中的淋巴球發生惡性轉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以及細胞增殖發展(clonal expansion)的結果. 2. 採樣感染組織,實施cytology,是較無侵入性,以及具備高度有效的診斷方式.但是此方式對狗來說是對的,但是對貓來說,因為腫瘤位置以及細胞型態的問題,所以實施cytology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做出診斷,所以一般貓淋巴瘤的診斷,多半還是依靠組織學的方式為主. 3. 狗的淋巴瘤的組成以大型淋巴球為主,只有小部分比例的case,才是分葉完整的小型淋巴球為主的淋巴瘤. 貓的淋巴瘤大部分是以中型或大型淋巴球為主,但是以小型淋巴球為主的淋巴瘤出現的比例比狗多.這種小細胞型態的淋巴瘤多發生在較老的貓,常發生於消化道,肝臟部位.(6歲以下的貓,還是以大型細胞型態的淋巴瘤為主). 因為小型細胞的淋巴瘤,不容易與淋巴組織的發炎浸潤或是反應性增殖來區別,所以診斷不易,所以確診常依靠組織病理的判斷或是小心仔細地注意細胞型態,來判定是細胞學上的發現,而決定是否需要手術生檢來實施組織病理檢查. 4. 80%狗的淋巴瘤是多發性的型態,而且造成廣泛性的末稍淋巴病變.少部分是屬於消化道,皮膚,縱隔腔以及其他組織的淋巴瘤. 但是貓的淋巴瘤多發生在消化道,縱隔腔,比較少的貓有多發性的淋巴瘤,而且貓多發性的淋巴瘤,也很少會出現末稍淋巴病變,幾乎都是牽涉內部的淋巴結以及內臟器官.所以貓的細胞採樣不是像狗那麼方便. 5. 大部分狗的淋巴瘤是B cell型態,不到30%是T cell型態,貓的淋巴瘤也多半是B cell型態. 細胞表面帶有可以區別的抗原(clusters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CD antigens,例如:B cell 表面帶有CD79抗原,T cell表面帶有CD3抗原),利用免疫化學技術,加入特殊染色,利用抗體去結合特殊抗原,可以區別不同之細胞型,例如:淋巴樣(lymphoid),上皮細胞(epithelial),腸繫膜(mesenchymal),也可以區別次型之腫瘤(subtype neoplasms),例如:B cell and T cell subtypes of lymphoma. 目前來說,這類免疫表現(immunophenotype)的研究,狗方面比較成熟,可以用來當做診斷之依據,但是,貓還不能用來當做診斷依據,所以,貓目前的診斷還是以是否有感染retrovirns,發生的位置以及對治療的反應,來當做診斷的指標. 6. 感染retroviruses---FeLV, FIV,與貓淋巴瘤之發展有很大關係,70%的淋巴瘤患貓,FeLV的測試都是陽性,淋巴瘤的患貓,有FeLV陽性反應的貓,比FeLV為陰性反應貓的年齡,來得年輕些. 另外研究發現,FeLV感染貓咪之後,雖然是一種不活性的感染(inactive infection),沒有病毒複製過程,也沒有產生血清學上FeLV測試的陽性反應,但是這種情形還是可能造成淋巴細胞的惡性轉變而形成淋巴瘤. 7. 實施淋巴結的細胞學檢查,常有診斷上的收獲,以及相對上較無侵入性. (1).正常的淋巴結組成以分葉完整的小型淋巴球為主,有濃密平滑的細胞核染色質,少量的細胞質,以及沒有獨立個別的細胞核核小體.這些小型淋巴球的大小約為紅血球的1-1.5倍,中大型的淋巴球只佔非常少的數量,偶爾也見到一些plasma cell,嗜中性球,巨噬細胞,mast cell. (2).腫瘤之淋巴樣組織組織以不成熟的,大型的淋巴球為主,這些細胞有較豐富的細胞質,以及圓的稍分裂的細胞核,核中的染色質較灰白,以及有一至多個的核小體. (3).淋巴瘤以小型淋巴球為主的型態很少見,但是從腫大的淋巴結抽取細胞檢查,發現是此種情形時,還是要懷疑是否為small cell lymphoma的可能性,所以需要進一步做組織病理來區別. 8. 貓的多發性淋巴瘤(multi-centric lymphoma),比較少見廣泛性末梢淋巴腫大(generalized peripheral lymphadenomegaly). (1).而且發現的廣泛性末稍淋巴腫大,常誤以為是淋巴瘤,其實是獨特的末稍淋巴結增生(distinctive peripheral lymph node hyperplasia),也稱為非典型囊狀淋巴樣增生(atypical follic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 (2).此症狀認為與宿主免疫反應有關,而且可能與retroviral infection有關連.年輕的貓,偶發的發燒,廣泛性淋巴腫大,一般多在5-120天之內緩和.此症狀很難與淋巴瘤區別診斷,因為兩者之在細胞學及組織學上,都是呈現許多大型淋巴球的模樣. (3).所以,要準確的診斷貓咪廣泛性淋巴腫大的原因,必須要依靠特徵,病史,臨床症狀,準確的細胞學以及組織學的檢查來做出診斷. | |
狗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之復發後再引導治療的討論 | |
紀錄編號: 117 | 發表日期: 2005/4/19 下午 10:12:44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vetlearn.com, compendium vol.25,No 8 August 2003 |
*救援治療(Rescue therapy) 1. 又稱salvage therapy 或 reinduction therapy(再引導治療).是指淋巴瘤患者先前已經緩解,但是現在又再度發作時,所實施的治療工作. 2. 整體的再引導的化療成功率約40-70%,一小部分的狗可達到完全之緩解,以及可能享受長時間的存活. 3. 這類化療常用的藥包括: (1).Actinomycin D (2).Mitoxantrone (3).Doxorubicin(假如之前沒有用過的話) (4).Doxorubicin and dacarbazine的合併使用 (5).Lomustine(CCNU) (6).Etoposide(VP-16) (7).Mechlorethamine,oncovin,procarbazine,prednisone(MOPP) | |
狗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之化療所產生之毒性討論 | |
紀錄編號: 116 | 發表日期: 2005/4/19 下午 10:06:20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vetlearn.com, compendium vol.25,No 8 August 2003 |
*化療之毒性 1. 狗貓之耐受性很強,不到10-15%需要住院治療毒性引起之症狀.因為化療而引起致命性敗血症,更是極少發生. 2. 常見之中毒症狀包括: (1).嗜中性球減少症(neutropenia) with or without sepsis or fever. (2).血小板過少症(thrombocytopenia) (3).Gastrointestinal signs,到需要輸液治療而住院的程度. (4).無菌出血性膀胱炎(sterile hemorrhagic cystitis) 3. 中毒症狀可以分為0---4級(0,1,2,3,4) (1).白血球減少 >5500(0),3000-5500(1),2000-3000(2),1000-2000(3),<1000(4) (2).嗜中性球減少 >2500(0),1500-2500(1),1000-1500(2),500-1000(3),<500(4) (3).淋巴球減少 >1500(0),1000-1500(1),500-1000(2),0-500(3),0(4) (4).血小板減少 >130(0),90-130(1),50-90(2),25-50(3),<25(4) (5).貧血(HCT) >25(0),20-25(1),15-20(2),10-15(3),<10(4) (6).腎功能---BUN(mg/dl) <20(0),21-40(1),41-60(2),>60(3),---(4) (7).腎功能---Creatinine(mg/dl) <2(0),2.1-4(1),4.1-6(2),>6(3),---(4) (8).腎功能---蛋白尿(Proteinuria) None(0),1+(1),2+-3+(2),4+(3),---(4) (9).肝功能---Alt <100(0),100-200(1),210-500(2),>500(3),---(4) (10).肝功能---Alkp <150(0),150-200(1),210-500(2),>500(3),---(4) (11).肝功能---Total bilirubin(mg/dl) <0.5(0),0.5-1(1),1.5-5(2),>5(3),---(4) (12).噁心,嘔吐(nausea,vomiting) 無(0),噁心(1),偶發嘔吐(2),難控制之嘔吐(3),吐血(4) (13).下痢(diarrhea) 無(0),軟便(1),偶發下痢(2),難控制之下痢(3),血痢(4) (14).心臟異常 無(0),心跳過快(1),心律不整(2),CHF可只用利尿劑控制(3),嚴重CHF控制要用上其他心臟藥(4) (15).皮膚異常 無(0),紅斑色素沈澱(1),水泡膿泡(2),潰瘍壞死(3),---(4) (16).脫毛(alopecia) 無(0),輕微(1),中等(2),廣泛性(3),嚴重(4) (17).過敏(allergy) 無(0),發疹(1),蕁麻疹發燒(2),需要治療之過敏(3),嚴重之過敏反應(4) (18).體溫 <38.9℃(0),38.9℃-39.4℃(1),39.4℃-40℃(2),40℃-40.6℃(3), >40.6℃(4) (19).注射處之症狀 無(0),輕微發炎(1),疼痛(2),潰瘍(3),---(4) 4. 如果出現第一級以上的中毒症狀時,要考慮藥物減量或調整計劃.肝腎功能有問題時,更是需要調整劑量.一般規則來說,如果出現第一級以上之骨髓抑制現象時,會將化療計劃延後.有人認為,如果肝腎功能異常之患者,要將doxorubicin以及cyclophosphamide的劑量減半使用. 5. 使用doxorubicin對心收縮力或是腔室擴大之改變,可經由超音波監控早期得知,但是也有可能原先是正常的,用藥後短時間之內就發展成擴大性心肌病(DCM).就算停用doxorubicin,心症狀將繼續發展.使用超過5次以上,累積藥量超過150mg/m2以上時,必須監控患者之心功能,可使用dexrazoxane來保護心臟.另外,小於10kg的狗使用doxorubicin時,應該用1mg/kg的劑量來取代傳統30mg/m2的算法,以避免過量而中毒. 6. 使用cyclophosphamide可能導致sterile hemorrhagic cystitis,萬一發生時,可以停用此藥,或是使用chlorambucil來取代此藥.發現有膿尿或細菌尿存在時,要用抗生素控制.比較嚴重之case,膀胱內注入1%的formalin或是dimethyl sulfoxide可以緩解此症狀. 7. 人與狗的治療發現,使用含anthracycline成分(例如:doxorubicin)的化療,比不含此成分的化療,會有較好的療效. | |
狗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之治療 | |
紀錄編號: 115 | 發表日期: 2006/3/7 下午 12:39:58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vetlearn.com, compendium vol.25,No 8 August 2003 |
@治療上的選擇 1. 沒有化療的狗,多半存活4-12週. 2. 淋巴瘤是對化療反應最好的一種惡性瘤. 3. 治療淋巴瘤很少應用到局部手術或是放射治療. 4. 多種化療藥物的合併使用是最廣泛應用及最有效的方式. 5. 化療可分成引導階段(induction phase),以及維持階段(maintenance phase),引導階段目的是希望達到完全的和緩(remission) 6. 研究發現,引導時使用高劑量積極性但無維持用藥的治療方式,與一開始引導時使用較輕微劑量,但是有使用維持用藥的治療方式,兩者病患的和緩時間相差不多,所以目前傾向用後者方式,因為藥毒性較小;生活品質較好. 7. 其他治療淋巴瘤的方法包括 (1).免疫療法 (2).局部性,第一階段期的手術切除 (3).放射療法 (4).末稍血液幹細胞移植 (5).自體骨髓移植(在化療引導進入和緩階段之後) (6).全身性放射療法 @化療方法介紹: 1. 目前獸醫化療進步,平均80-90%的病患對化療有反應,平均存活時間大約250-300天.但是仍有部分的狗,化療無法remission. 2. 各種的合併化療法都很相似,主要是下列5種藥物為主: cyclophosphamide, vincristine, L-asparaginase, prednisolone, doxorubicin. 3. 目前為止,大約有42種不同的組合方式 4. 有下列現象的化療患者,可能反應較差,平均存活時間較短. (1) T cell lymphoma. (2) 高血鈣(hypercalcemia) (3) 臨床分期上較後期患者或次期患者 (4) 早期治療就無效之患者 5.化療方式之一(COP): 有經濟考量時,使用COP的方式---平均緩解時間:1.5—6個月;平均存活時間4.1—7.4個月 (1).cyclophosphamide 50mg/m2 PO 每2天一次,連續8週. (2).vincristine 0.5-0.7mg/m2 IV 每7天一次,連續8週. (3).prednisone 20mg/m2 PO 每天一次,連續1週,之後每2天一次,直到復發或是副作用明顯時. 6.化療方式之二(University of Madison-Wisconsin protocol): 這是目前合併療法中,病患存活時間最久的方式---2年的存活期,30%,平均緩解期8.4個月;平均存活期11.9個月 其治療內容包括: (A)引導治療(induction therapy) (1).Vincristine 0.7mg/m2 IV WK1,3,6,8 (2).L-asparaginase 400IU/kg IM WK1 (3).Cyclophosphamide 200mg/m2 IV WK2,7 (4).Doxorubicin 30mg/m2 IV WK4,9 (5).Prednisone 2mg/kg PO 每天一次,WK1, then 1.5mg/kg/day PO on WK2, then 1.0mg/kg/day PO on WK3, then 0.5mg/kg/day PO on WK4. (B)維持治療(maintenance therapy) (1)Vincristine 0.7 mg/m2 IV (2)Chlorambucil 1.4 mg/kg PO (3)Methotrexate 0.8 mg/kg IV or doxorubicin 30 mg/m2 IV 以上三者從11週開始使用,每兩週使用其中一種,輪流使用. 從25週開始,每三週使用其中一種,輪流使用. 從49週開始,每四週使用其中一種,輪流使用. 使用兩年以上時,假如狗狗完全緩解,那就停藥. 7.化療方式之三(AMC): 平均緩解期7.9個月;平均存活期14.8個月 (1).Vincristine 0.7mg/m2 IV WK1,4 (2).L-Asparaginase 400 IU/kg IP or IM WK1 (3).Cyclophosphamide 200-250mg/m2 IV WK2,5 (4).Doxorubicin 30mg/m2 IV WK3,6 (5).Prednisone 30mg/m2 PO daily on WK1, then 20mg/m2/day PO on WK2, then 10mg/m2/day PO on WK3. *不飽和脂肪酸 (polyunsaturated omega-3 fatty acids), 可改善淋巴肉瘤患者的 disease-free interval, 以及存活時間. | |
狗淋巴肉瘤(lymphosarcoma)之診斷 | |
紀錄編號: 114 | 發表日期: 2005/4/20 下午 03:22:19 |
小品分類: 腫瘤學 | 小品來源: vetlearn.com, compendium vol.25,No 8 August 2003 |
*重點 1. 狗的淋巴瘤約佔狗所有腫瘤發生率的24%.大部分的淋巴肉瘤病患,臨床上都涉及到廣泛的身體器官, 2. 診斷上利用腫大的淋巴結或是影響到的淋巴器官,實施aspiration cytology或histopathology. 3. 大部分的化療藥物,都能被狗良好的接受,中等劑量使用下,不到10-15%的狗需要住院來應付藥物的毒性. 4. 化療藥物所產生的抗藥性,是目前完全治癒上,最大的阻礙難題. 5. 大部分的畜主會滿意化療的幫助,因為它提供延長的,品質較好的生活,而且藥物的副作用相對是輕微的. 6. 治療淋巴肉瘤,主要靠臨床獸醫及畜主,在現有藥物產生抗藥性之後,尋找更新的治療藥物來幫助其寵物. *診斷以及臨床分期 1. 確診可以簡易地靠腫大的淋巴結或是皮膚病灶處或是超音波引導的內臟器官的aspiration cytology來建立起來. 2. 組織病理的評估,提供有價值的診斷資訊,提供組織上的分期以及免疫表現之特徵 3. 狗淋巴肉瘤的臨床分期之評估,必須做的檢查包括: (1).血球分類 (2).生化 (3).尿檢 (4).胸腔X光 (5).腹腔X光或是腹腔超音波 (6).骨髓分析(bone marrow aspirates):當有貧血,白血球減少,白血球增多(帶有淋巴球增多)或是血小板減少等現象時,建議實施骨髓分析 4. 藉由細胞診斷來進行治療腫瘤病患,是可以被接受的,但是如果能獲得組織病理提供的組織分期及預後因素,則會更有幫助. 5. 狗的淋巴瘤---臨床上的分期準則(非組織病理上的分期) (1).第一期---牽涉單一淋巴結或是獨立的淋巴器官 (2).第二期---牽涉多個淋巴結,不論在橫隔膜之上方或下方 (3).第三期---廣泛性的周邊淋巴結病變 (4).第四期---廣泛性的周邊淋巴結病變,以及肝脾的牽涉 (5).第五期---牽涉到淋巴結之外或是末稍血液或骨髓的涉及 此外每一期還可分為a,b期, a期---沒有出現臨床病症 b期---有出現臨床病症 6. 淋巴瘤患者有71%會出現胸腔X光上的異常,常見前縱隔腔淋巴,肺門淋巴,胸骨淋巴之病變,進一步可能出現肺浸潤以及胸水. 7. 腹腔X光上的異常,常見的有肝脾腫大,下腰椎淋巴病變. 8. 腹部超音波的異常可見 (1).廣泛脾實質的低迴音( hypoechoic) (2).脾邊緣可見低迴音(hypoechoic)或無迴音(anechoic)的結節,直徑約4mm---30mm. (3).確診可依靠超音波引導的脾或肝或腸繫膜淋巴結的生檢 9. 胸腹腔液體的細胞學檢查,可以產生確定性的診斷.(利用Cytospin Collection Fluid). 10. 腦脊髓液的分析,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淋巴瘤,提供診斷上的資訊. | |
第一頁 上頁 下頁 最後一頁 31/43 移往頁次: |